中消协“315白金卡陷阱提示”追踪调查报道
核心提示:
1、与开发商直接降价给出折扣不同,第三方机构趁开发商降价之际从中渔利,向消费者疯狂敛财金额巨大
2、从本属于消费者的开发商降价折优惠中敛财,实际抬高购房人购房成本,扰乱房地产市场价格秩序
3、办卡开具的“信息服务费”等,最后不能计入房款,一旦出现退房纠纷时,消费者这部分财产权得不到保障
4、第三方机构缺乏房地产中介、居间资格,或涉嫌违反税收有关规定
5、律师提醒消费者可以向第三方机构提出维权,或可退还所有不合理款项
曾在去年被央视曝光涉嫌违规操作的白金卡,正以新的形式肆意出现在购房市场上。中国消费者协会在315前夕,提醒广大消费者,第三方机构网站仍在通过“白金卡”、“VIP卡”的方式,借机向消费者收敛巨额资金,购房者承担巨大风险。乐居最新调查显示,全国十大城市70个楼盘项目涉嫌通过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办卡等方式违规售房。第三方机构或涉嫌向消费者收取金额近2亿人民币。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小心“白金卡”陷阱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3月7日起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中消协提醒:购房面对“白金卡”、“VIP卡”优惠营销别图便宜》一文,该文披露,曾在去年被央视曝光涉嫌违规操作的白金卡,正以新的形式出现在购房市场上。据该文章介绍,媒体曝光后,部分网商一度停止了此类经营行为,但近期又出现了新的手法,特别在二线城市,“如从推出‘1万抵5万,2万抵10万’,变成了‘交一万顶六平方’的‘平米运动’和‘团购卡’等形式,实质则与“白金卡”相同。”
中消协指出,白金卡涉嫌多项违规:一是没有取得预售许可证的项目违规通过办卡方式变相销售;二是办卡开具的是“信息服务费”等,最后不能计入房款,一旦出现退房纠纷时,这部分财产权得不到保障;三是这种办卡优惠的手法多是以电子商务模式出现,通过互联网组织营销,这些网商或没有中介、居间资格,或涉嫌违反税收有关规定。因此提醒消费者,作为多年积蓄甚至是几代人积蓄才能购买的高额商品,消费者在购买时必须注意,商品房销售是否取得销售(预售)许可证。并要注意商品房经营者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明确的费用。并建议有关行政部门加大监督查处违规销售商品房行为的力度。
或向消费者敛财2亿
这种去年已经被央视曝光的“白金卡”,今年悄然变了脸,继续堂而皇之的在各地楼盘出现,并且被一部分盲目追究销售业绩的开发商接受。那么,现在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多广范围内在房地产市场上出现?新浪乐居经过一周的详尽调查显示,全国至少在10个以上的城市都存在变相白金卡的情况,这十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广州、苏州、无锡、杭州、昆山、西安等。涉及的楼盘数量在70个以上。据不完全统计,以参与“白金卡”类似项目正在推售的楼盘单位计算,总涉及被第三方攫取的涉嫌违规的消费者购房款在2亿元左右,数额相当巨大。
乐居调查显示,在上海和北京依然是最主要的“重灾区”。北京参与“白金卡”的楼盘在15个以上,上海也有10个以上。如果按照当期楼盘开发商推售楼盘套数进行初步估算,涉及的金额北京就有上亿元,上海则也达到5000万以上。
值得再次提醒的是,这种“2万抵10万”的方式,与以往开发商直接主导的直接降价优惠不同,原来开发商主导的“2万抵10万”已经由开发商收取,并会折抵进开发商的房款。而此次是,第三方机构直接收取,并没有计入总房款中,可以说是,在趁开发商降价优惠之际从中渔利,向消费者疯狂敛财金额巨大。这种行为,实质是从本属于消费者的开发商降价折优惠中敛财,实际抬高购房人购房成本,扰乱房地产市场价格秩序。
北京京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涛建议购房者买房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从长远考虑,不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让自己被套牢。他还提醒消费者注意保全相关证据,已经购买了类似“白金卡”的消费者可以向第三方机构维权,或可退还所有不合理的款项。
另据了解正在与这些开发商合作的某些第三方机构,曾经一度以“关注购房者”为口号。
对此,新浪乐居响应中消协抵制违规售房的号召,倡议行业自律,呼吁房地产商不要参与到这种违规并损害购房者真实权益的活动中去,也呼吁全国媒体揭露这种有损行业健康发展有损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附:参与第三方机构白金卡性质活动的部分楼盘名单
|
|
|
|
|
|
|
|
|
|
|
|
团购,140平米以下2万抵5万,140平米以上2万抵10万优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海 |
|
|
|
|
上海 |
|
|
|
|
上海 |
|
|
|
|
|
|
|
|
|
成都 |
|
|
加入“团购”可享额外特惠最高5000元换35000元 |
|
|
成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